香港心聆為香港提出的 2023 年度施政建議

07/10/2023
Share

 

心聆精神健康香港有限公司

給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的 2023 年度施政意見

香港心聆作為《稅務條例》第 88 條下的一所註冊本地精神健康慈善機構 (91/16471),現就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諮詢提出有助改善精神健康支援的策略建議。我們的建議是基於我們近期於青少年情緒輔導員先導計劃獲得的成功經驗,以及觀察到香港對精神健康的迫切需求。

 

建議:

 

一、加強早期識別和介入支援

 

香港近年的精神健康問題盛行率持續高企,因此及早識別精神健康問題並為高危群體提供介入支援至關重要。我們歡迎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提出加強早期識別和介入策略的措施,包括提供定期評估和及早轉介。

 

先導計劃的研究指出,常見精神問題(CMD)佔所有精神健康問題裡的 70% ,而當中只有少於 30% 的人有獲得精神健康服務的幫助。實際需求與服務使用之間的巨大落差會導致香港人的精神健康狀態持續惡化,繼而損害個人和家庭日常運作、增加死亡率和降低社會生產力。精神健康的早期和進階預防支援能夠配合政府重視的基層醫療,因此我們建議考慮將早期精神健康支援服務納入基層醫療服務中。

 

二、正式承認心理健康主任的角色

 

鑒於我們於青少年情緒輔導員先導計劃(現稱「社區心活指南」(iACT)計劃)取得成功經驗,我們建議更廣泛地採用這種早期介入及低密度的心理治療措施。此先導計劃成功為本地青少年提供超過 3,336 次免費精神健康心理治療支援服務,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其中令人鼓舞的是, 18 至 24 歲的服務使用者在完成由青少年情緒輔導員(現稱「心理健康主任」)提供的 8 節情緒支援環節後, 復元率高達 70%。

 

有見於目前本地精神健康專業人士,尤其臨床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上的短缺,我們敦促政府正式認可心理健康主任於社區中提供精神健康支援的角色,以作為一個節省成本和快速改善社區精神健康醫療服務的途徑。以香港的人口計算,我們需要超過 700 名精神科醫生和 300 名臨床心理學家才能滿足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 (OECD ) 的 5.3:10,000 平均人口與臨床醫療比例。在確保接受教育的臨床專業人士數字持續增長的同時,心理健康主任等輔助專業人員也可以為正在經歷輕微至中等常見精神問題的人士提供必要的心理介入支援。考慮到專業培訓需時和費用較高,我們建議由全新經過專業培訓和監督的心理健康主任為輕微至中等的個案提供專業服務。他們的培訓時間僅為 11 個月,相比培訓一名精神科專家需要 10 年以上更具經濟效益。

 

三、引入低密度服務和階梯支援模式 (Stepped Care Model)

 

我們建議將低密度的精神健康治療服務整合到公共醫療系統的階梯支援模式中。指導式自助治療和心理教育等低密度的服務可以交由更多完成培訓的心理健康主任等輔助專業人員提供。這類型的服務可以在不同的臨床和非臨床環境中進行,包括學校,非政府組織和社區中心等。這些服務具有成本和時間效益,對於受輕微至中等精神困擾的人來說作用重大。低密度服務是提供醫療服務的第一步,有助於防止精神健康狀況升級,同時能為需要高密度介入支援的嚴重個案騰出資源。

 

四、建立一個具有行政權力的精神健康專責小組

 

我們建議成立一個具有行政權力的精神健康專責小組,配合政府提出的跨部門機制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士提供治療和社會支支援。鑒於精神健康的廣泛性,它的範疇橫跨不同的政府部門,包括勞工及福利局(社會福利署)、食物及醫務衛生局(基層醫療、醫院管理局)和教育局(特殊教育需要服務、學生健康服務),因此協調各部門至關重要。而一個具有行政權力的精神健康專責小組能有效避免資源重複及整理精簡明確可行的精神健康目標,而其中很多工作已由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確定。

 

五、促進公營、私營及非牟利單位之間的合作

 

要有效地滿足香港人的精神健康需求,我們必須採取全面而一致的方法。因此,我們呼籲公營、私營和非牟利機構建立穩固的夥伴關係,以落實我們和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所提出的建議。

 

由於溝通和提供醫療方面之間正存在巨大落差,建立夥伴關係可以充分利用各部門的優勢與資源,加強預防和治療策略。私營機構能夠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和資金,政府部門可確保政策支援和基礎建設,而非牟利機構則可以提供基層的觀點和醫療服務。這些合作關係可以共同推動精神健康策略的全面實施,包括正式引入心理健康主任和低密度心理治療服務,從而確保⾹港沒有人需要獨⾃⾯對精神健康問題。

我們懇請局方採納以上可以為香港的精神健康狀況帶來極大改善的建議,以建設一個更健康及具抗逆力的社會為最終目的作出貢獻。香港心聆團隊致力於實現我們的願景,以確保⾹港沒有⼈需要獨⾃⾯對精神健康問題, 並相信這些措施對香港的持續發展和整體福祉尤為重要。

 

如欲了解更多詳情,請聯絡

香港心聆⾏政總裁 凌悅雯博⼠:[email protected] 

香港心聆副行政總裁 Carol Liang: [email protected] 

 

甚麼是社區心活指南計劃(iACT)?

社區心活指南計劃(iACT)是香港心聆的服務之一, 透過培訓心理健康主任,為有輕微至中等抑鬱或焦慮徵狀人士提供評估及早期介入服務,即約6至8節的低密度心理支援,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免費且及時的專業心理支援。

如果你年齡介乎18至65歲,目前正面臨一些情緒問題或困擾,我們誠邀你先完成網上評估,讓我們更能掌握你的情況。
如果合乎參加資格,我們將於兩週內為你配對合適的心理健康主任,以作進一步的安排。

服務為期約三個月,按個人需要而提供六至八節的支援。我們期望參加者能出席所有節數,並按心理健康主任的引導,嘗試完成所提供的練習。

我們十分重視個人私隱。你與心理健康主任之間的對話是絕對保密的。除非你正處於危險中,否則我們不會在未經你同意的情況下將任何關於你的訊息分享予其他人。

本計劃不適合面對緊急情況或重大挫折、或被診斷有嚴重或複雜精神健康狀況的人士。

如你現時經歷自殺及自我傷害的想法,本計劃的內容未必能適用你的需要,請立即尋求協助。你可瀏覽香港心聆的「尋求幫助」頁面,以獲取即時資訊和服務。

大部份心理健康主任具備心理學/輔導等專業學歷,而且都是熱心提倡精神健康的人士。投入服務的心理健康主住均已接受約140小時的密集式培訓,並於9個月內完成至少120小時、受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監督的臨床實習,確保他們的服務質素。

 

他們由受認可的本地學者和精神業界專家講授,經驗豐富的精神健康專業團隊包括臨床心理學家、輔導心理學家、輔導員及精神科醫生。我們亦會持續監管服務的成效。

甚麼人適合參與這個計劃?

本計劃歡迎任何年齡為 18 至 65 歲、感到迷失或正面對情緒困擾的人士參加。

 

本計劃不適合被診斷有嚴重或複雜精神健康狀況之人士。正面對輕微至重度中等焦慮、輕微至中度等抑鬱或其他情緒困擾之人士則可參與此計劃。如果你正經歷重大挫折,甚至出現自殺或自我傷害的想法,請瀏覽我們香港心聆網頁的「尋求幫助」頁面,以獲得緊急資訊和有關服務。

報名後,我們的心理健康主任將會在兩星期內聯絡你、與你約定一個合適的時間,以你選擇的方式(視像通話/電話)進行45分鐘的對談。在對談期間,心理健康主任會了解你當下的狀況,並按照你在報名時填寫的問卷結果,讓你更了解自己當下的情緒狀態。同時,心理健康主任亦會按照你的需要建議你尋求合適的社區資源,讓你在照顧自己的精神健康上踏出重要的第一步。

我們心理健康主任接受的訓練以支援正面對輕微至中等精神健康問題之人士為主,因此本計劃並不適合以上的情況。如果你正經歷重大挫折,甚至出現自殺或自我傷害的想法,請瀏覽我們香港心聆網頁的「尋求幫助」頁面,以獲得緊急資訊和有關服務。

你與心理健康主任之間的對談內容將被絕對保密。除非你會對自己或他人構成即時的危險,又或者心理健康主任有理由相信你可能即將會處於危險中,否則他們不會在未得到你的同意下將任何關於你的訊息分享給其他人。

你需透過填寫表格進行事前預約方可進行會面。同時,你亦可自行選擇會面的萬寧分店地點。我們將因應服務使用者所選的地點分配心理健康主任跟進。

在對談前,我們會請你填寫基本問卷以進行初步篩選評估。這個篩選過程旨在確保心理健康主任接受的培訓足以照顧接受你的需要。如果在篩選評估後發現服務對你並不適合,香港心聆將為你提供其他建議選項,以確保你的安全及得到支援。
對於適合是次服務的成年人而言,所有心理健康主任都已經接受過有關如何分辨和應對安全及風險問題的培訓。如果你對於支援環節有任何擔憂,心理健康主任心理健康主任都有著相應的應對措施,並會根據情況的緊急程度制定應對方案。他們亦可亦可獲得來自香港心聆或參與機構的臨床工作者的支援。

香港心聆提供什麼類型的培訓課程?

香港心聆提供4個主題的心理健康培訓,包括:照顧自己、照顧他人、家庭幸福和 DEI (多元、平等和包容)。

按此查看培訓課程小冊子。

香港心聆提供多種精神健康培訓,並可根據不同情況和對象定製課程。

歡迎與我們的團隊聯絡,了解更多相關資訊。

我們的導師是來自不同背景的專業人士、並擁有豐富相關臨床經驗。按此查看我們導師的履歷。

精神健康急救課程是受國際認可的培訓課程。完成課程後將會成為國際認可的精神健康急救員。培訓導師均受香港心理衞生會認證,按此查看我們導師的履歷。

你可以按此參考我們所推薦的四個培訓路徑。你亦可以直接與我們聯絡,讓我們為你提供相關資訊及建議。

如有查詢,歡迎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香港心聆為香港提出的 2023 年度施政建議

 

心聆精神健康香港有限公司

給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的 2023 年度施政意見

香港心聆作為《稅務條例》第 88 條下的一所註冊本地精神健康慈善機構 (91/16471),現就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諮詢提出有助改善精神健康支援的策略建議。我們的建議是基於我們近期於青少年情緒輔導員先導計劃獲得的成功經驗,以及觀察到香港對精神健康的迫切需求。

 

建議:

 

一、加強早期識別和介入支援

 

香港近年的精神健康問題盛行率持續高企,因此及早識別精神健康問題並為高危群體提供介入支援至關重要。我們歡迎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提出加強早期識別和介入策略的措施,包括提供定期評估和及早轉介。

 

先導計劃的研究指出,常見精神問題(CMD)佔所有精神健康問題裡的 70% ,而當中只有少於 30% 的人有獲得精神健康服務的幫助。實際需求與服務使用之間的巨大落差會導致香港人的精神健康狀態持續惡化,繼而損害個人和家庭日常運作、增加死亡率和降低社會生產力。精神健康的早期和進階預防支援能夠配合政府重視的基層醫療,因此我們建議考慮將早期精神健康支援服務納入基層醫療服務中。

 

二、正式承認心理健康主任的角色

 

鑒於我們於青少年情緒輔導員先導計劃(現稱「社區心活指南」(iACT)計劃)取得成功經驗,我們建議更廣泛地採用這種早期介入及低密度的心理治療措施。此先導計劃成功為本地青少年提供超過 3,336 次免費精神健康心理治療支援服務,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其中令人鼓舞的是, 18 至 24 歲的服務使用者在完成由青少年情緒輔導員(現稱「心理健康主任」)提供的 8 節情緒支援環節後, 復元率高達 70%。

 

有見於目前本地精神健康專業人士,尤其臨床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上的短缺,我們敦促政府正式認可心理健康主任於社區中提供精神健康支援的角色,以作為一個節省成本和快速改善社區精神健康醫療服務的途徑。以香港的人口計算,我們需要超過 700 名精神科醫生和 300 名臨床心理學家才能滿足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 (OECD ) 的 5.3:10,000 平均人口與臨床醫療比例。在確保接受教育的臨床專業人士數字持續增長的同時,心理健康主任等輔助專業人員也可以為正在經歷輕微至中等常見精神問題的人士提供必要的心理介入支援。考慮到專業培訓需時和費用較高,我們建議由全新經過專業培訓和監督的心理健康主任為輕微至中等的個案提供專業服務。他們的培訓時間僅為 11 個月,相比培訓一名精神科專家需要 10 年以上更具經濟效益。

 

三、引入低密度服務和階梯支援模式 (Stepped Care Model)

 

我們建議將低密度的精神健康治療服務整合到公共醫療系統的階梯支援模式中。指導式自助治療和心理教育等低密度的服務可以交由更多完成培訓的心理健康主任等輔助專業人員提供。這類型的服務可以在不同的臨床和非臨床環境中進行,包括學校,非政府組織和社區中心等。這些服務具有成本和時間效益,對於受輕微至中等精神困擾的人來說作用重大。低密度服務是提供醫療服務的第一步,有助於防止精神健康狀況升級,同時能為需要高密度介入支援的嚴重個案騰出資源。

 

四、建立一個具有行政權力的精神健康專責小組

 

我們建議成立一個具有行政權力的精神健康專責小組,配合政府提出的跨部門機制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士提供治療和社會支支援。鑒於精神健康的廣泛性,它的範疇橫跨不同的政府部門,包括勞工及福利局(社會福利署)、食物及醫務衛生局(基層醫療、醫院管理局)和教育局(特殊教育需要服務、學生健康服務),因此協調各部門至關重要。而一個具有行政權力的精神健康專責小組能有效避免資源重複及整理精簡明確可行的精神健康目標,而其中很多工作已由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確定。

 

五、促進公營、私營及非牟利單位之間的合作

 

要有效地滿足香港人的精神健康需求,我們必須採取全面而一致的方法。因此,我們呼籲公營、私營和非牟利機構建立穩固的夥伴關係,以落實我們和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所提出的建議。

 

由於溝通和提供醫療方面之間正存在巨大落差,建立夥伴關係可以充分利用各部門的優勢與資源,加強預防和治療策略。私營機構能夠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和資金,政府部門可確保政策支援和基礎建設,而非牟利機構則可以提供基層的觀點和醫療服務。這些合作關係可以共同推動精神健康策略的全面實施,包括正式引入心理健康主任和低密度心理治療服務,從而確保⾹港沒有人需要獨⾃⾯對精神健康問題。

我們懇請局方採納以上可以為香港的精神健康狀況帶來極大改善的建議,以建設一個更健康及具抗逆力的社會為最終目的作出貢獻。香港心聆團隊致力於實現我們的願景,以確保⾹港沒有⼈需要獨⾃⾯對精神健康問題, 並相信這些措施對香港的持續發展和整體福祉尤為重要。

 

如欲了解更多詳情,請聯絡

香港心聆⾏政總裁 凌悅雯博⼠:[email protected] 

香港心聆副行政總裁 Carol Liang: [email protected]